到底什么样的医院,才称得上是真正的“猫友好”?
近年来,中国宠物行业经历了一场静默却深刻的“物种迭代”——猫取代犬成为中国城市家庭的第一大宠物。2024年中国宠物(犬猫)消费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大关,同比增长7.5%,其中猫经济表现尤为亮眼,市场规模达2151亿元,增速10.7%,显著超越犬市场(1884亿元)的4.6%增速。
当“猫经济”成为消费市场新蓝海,行业正面临专业能力与市场需求的结构性矛盾。而当“爱猫”成了一种生意和招牌,那我们也必须以更加专业的眼光去看待什么是真正的猫友好。
猫科医院,有金标准吗?
需求觉醒VS技术滞后
随着“科学养宠”理念的普及,宠物主对猫科医疗的需求已从基础疾病治疗向精准诊疗、慢病管理、行为矫正等纵深领域延伸。猫特有的生理结构、疾病谱系(如慢性肾病、糖尿病、下泌尿道综合征)及应激敏感体质,对医疗场景提出了严苛要求。
然而,国内多数综合型宠物医院仍沿用犬科诊疗逻辑,忽视猫科专属设备配置(如低压力保定装置)、环境动线设计(独立猫诊室、候诊分区)及差异化服务标准,导致误诊率高、就诊体验差等问题频发。
相关数据显示超过60%的猫主因医院缺乏猫友好环境而延迟就医,43%的猫在就诊过程中出现严重应激反应。
供需错配VS专科突围
面对供需错配的行业困局,猫科专科建设已然成为医院的核心增长点,或者准确地说,是赢得宠主信任的「标配」。比如,引进国际猫护理兽医学会(iCatCare兽医学会,原国际猫科医学会(ISFM))诊疗指南,搭建猫专属血库、高阶影像诊断及微创手术体系;聚焦“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”,将营养学、行为学、老年医学融入临床路径……本土猫科医师和医院正凭借经验主义开启“破壁行动”。
而宠物药业,也在努力,比如国药精品标杆汉维宠仕。在研发猫科药品过程中,汉维始终坚持猫友好的理念,针对猫胆小、敏感、易应激等特性,不止研究药品本身,也研究猫的生活方式和生理特性,从而针对性开发猫友好产品,可以解决常见猫科疾病包括真菌感染、呼吸道疾病、泌尿道疾病、行为问题、消化系统疾病等临床8大问题。